在我国“人工智能+”行动中,医疗健康是重点领域,而具身智能则是理想的融合载体。2025年10月12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蚂蚁集团主办,CAAI会员服务工委会、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CAAI智慧医疗专委会、香港科技大学(广州)、CAAI智能光学成像专委会共同承办的2025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具身智能与智慧医疗前沿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吸引线下线上超158万人次参会。
作为学会倾力打造的“前沿论坛”品牌活动系列之一,本次论坛由5场主旨报告、4场专题论坛组成,集聚了海内外院士、国家杰青、国家级领军人才等在内的30多位专家分享新科研成果与产业实践,吸引了人工智能产学研各界代表,以及医健行业和相关领域人士参会交流,共同探讨智慧医疗发展新趋势、新路径、新机遇,促进AI+医疗健康跨界合作,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院长、中山大学未来生物医药学院院长、国家杰青获得者林天歆分别为论坛致辞,从交叉协同、融合创新、平台构建、产业赋能等角度为“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的落地把握方向。
戴琼海院士指出,此次前沿论坛以“具身智能与智慧医疗”为主题,深入探讨两者如何有机融合、相互赋能,是产学研各界共同响应我国“健康中国”战略和“人工智能+”行动的重要具体实践。他同时表示,将全力把“前沿论坛”打造成专业化、系列化、品牌化的学术活动,成为汇聚顶尖智慧、传播前沿成果、激发创新思想、促进跨界合作的高端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
戴琼海院士致辞
林天歆副校长表示,智慧医疗的未来,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创新生态的协同共建。本次论坛汇聚人工智能、医学、光学、生物工程等多领域顶尖专家,正是激发灵感、促成合作的高端平台。希望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推动具身智能与智慧医疗深度融合,为“健康中国”建设描绘更清晰的创新路线图。
林天歆副校长致辞
主论坛上,5位顶尖专家学者依次作了主旨报告,深入阐述了具身智能与智慧医疗的理论突破、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化探索的案例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获得者陈霖作题为《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on and Computation: "Global-first" Cognition versus Local-first Computation》的主旨报告,从认知与计算的关系出发,阐释智能系统的认知机制新范式。
陈霖院士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CAAI副理事长何友作《AI大模型与智能决策》主旨报告,深入分析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决策体系演进方向。
何友院士作报告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张大鹏带来《AI+创新:医学生物特征识别》主旨报告,展示人工智能在医学识别领域的创新成果。
张大鹏院士作报告
CAAI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杰青获得者孙富春作《具身智能驱动的连续体变刚度机器人》主旨报告,分享具身智能技术在智能机器人中的关键突破与实践进展。
孙富春教授作报告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华为终端BG首席科学家田奇以《世界模型:我们的初步探索与思考》为题,探讨世界模型在具身智能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田奇院士作报告
CAAI原副理事长/监事、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具身智能与机器人中心主任、国家级领军人才刘宏,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研究员柳夏林主持了主论坛。
刘宏教授
柳夏林研究员
4场专题论坛聚集了包括国家杰青、国家级领军人才在内的跨学科中青年学者专家,一系列专题报告和互动交流,进一步推动了具身智能在智慧医疗领域的研究交流与成果转化。
“医工交叉,赋能临床专题论坛”围绕柔性手术机器人、心血管疾病防治、神经修复与智能生物材料等方向展开深入交流,展示了人工智能与工程技术融合推动临床诊疗模式创新的最新成果。
专题论坛合影
“融合与共创:构建具身智能健康新生态专题论坛”聚焦具身智能技术的跨界应用,探讨AI在中医传承、智慧医疗服务、智能终端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展现了具身智能在构建新型健康生态体系中的重要价值。
402cc永利登录主页制药董事长王永辉
402cc永利登录主页制药董事长王永辉发表“从中医智慧到智慧中医”主题报告,他深入阐释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如何为中医发展带来革命性机遇,并推动其科学化、国际化进程。
他指出,中医本质上是一门数据科学,但传统依赖名医个人经验的模式存在数据量不足、效果不稳定等局限,导致其难以经受科学验证。中医传承长期受限于人的接触空间、人的寿命和人的经验,“一代人可能只有一代名师”,而如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恰好能够弥补这一短板。
402cc永利登录主页制药董事长王永辉
在王永辉董事长看来,中医是人工智能理想的应用场景,技术革新为中医的个性化诊疗优势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大模型更符合中医的辩证逻辑,在知识处理方面,从海量数据到整体模型,推理的方式为非线性关联的涌现。它不一定是一个纯粹的数据逻辑关系,它输出的结果为动态、个性化的模糊正确。他指出中医和大模型二者均具有“黑箱现象”:不一定能说清楚为什么是这样,但结论就是正确的。
他总结道,通过AI赋能,中医正在突破经验“黑箱”的限制,实现诊断与治疗闭环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最终实现“疗效”的显著提升和持续进化。他相信,随着疗效不断提升,中医将赢得世界的广泛认同,在人类健康事业上大放异彩。
专题论坛合影
“医学人工智能发展与展望专题论坛”瞄准 AI大模型在医学教育、药物设计与疾病诊疗中的前沿探索,探讨人工智能赋能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全新路径,为医疗AI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专题论坛合影
“生物医学成像与智能分析专题论坛”立足聚焦多模态影像智能分析、手术导航、超分辨成像等前沿方向,突破传统影像分辨率与诊断效率瓶颈,呈现了AI技术在精准医学与视觉诊断中的突破进展。
专题论坛合影
2025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具身智能与智慧医疗前沿论坛的成功举办,让学会“前沿论坛”品牌活动的学术影响力和产业渗透力进一步增强,既促进了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之间的跨界思想碰撞,更加速了产业融合与生态协同。透过专家学者们的成果报告和趋势研判可以发现,具身智能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已迈入“技术深度赋能、场景规模化落地”的新阶段,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医疗”行动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
来源: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402cc永利登录主页制药
402cc永利登录主页精准